家庭是人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,也是根之所在。以美育人、以文化人,美育是审美教育,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,对于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在新时代的今天,如何营造家庭美育氛围,如何施展家庭美育实践计划,以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呢?
美育即审美教育,是通过教育提升人们认识美、体验美、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。美育概念的明确出现,最早由席勒于1795年在其《美育书简》中提出。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是中国“美育”提出的第一人,先生认为:“一个完整强健人格的养成,并不源于知识的灌输,而在于感情的陶养。这种陶养就在于美育。塑造全面完整的人,也正是美育的宗旨。”美育作为人格的教育和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,关乎人的生活、生命等各方面的综合素养提升和养成。早几年,也曾想如果有了自己的孩子,作为妈妈的我要陪伴他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、坚持一项拿手的运动项目、陪伴他琴棋书画、学会欣赏和品鉴各种画展......随着孩子的到来,手忙脚乱间,也已经五岁了。回望走过的五年,有的美育计划实践的很好,不过大部分还在期待与探索中前行......有一天,收到了来自儿子幼儿园老师的作品展分享,看了之后,我觉得这似乎与我理解的“美”,有些出入。我问果子:“你觉得自己的作品怎么样?”没想到竟然得到了自信满满的肯定答复,并对自己的“大作”自有一番解说。我想,我很庆幸儿子遇见了善于发现美的老师,给了他自信的创作的勇气。不知道各位家长朋友们有没有和我类似的经历芒果体育,有没有焦虑到立马报名了画画班、舞蹈班等,而后又为了各种考级和证书奔波?难道这就是做好了家庭美育教育吗?回望自己走过的艺考之路,其实,并不能完全等同。那么家庭美育教育实践究竟包含哪些呢?
身为大人,我们习惯把“上课”当成艺术养成的主要方式,兴趣班的按步骤勾线、涂色、临摹,千篇一律的程式化作品展示,虽然可以在艺术技法上让孩子有所提升,但归根到底只能算是一场没有父母参与的自我陶醉。
家中的家具摆放、物品收纳、植物养护、环境布置;家长的一言一行、兴趣爱好、生活方式、待人接物,皆是家庭美育的“环境教材”。比如:让孩子养成物品摆放整齐时的序列美;同孩子游戏或运动时的创造美;与孩子共同布置房间时的搭配美等。家庭美育的环境不需要额外建立,随时、随处、随景,适宜的家庭氛围营造,就是家庭美育的力量。
“陪伴”的含义应是给予时间,可若我们的家长只是抱着手机,看着电视躺坐一旁,这样的“操作”显然只会适得其反。在家庭活动中,父母能否享受其中、乐在其中是衡量家庭美育成效的晴雨表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比如:在孩子阅读时,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发现和感受书本中的语言美、排版美、画面美、姿态美等等。
在家庭美育当中最珍贵的付出,其实是父母的时间,而不是兴趣班的学费。适时的陪伴、自然的陪伴、参与的陪伴、融入的陪伴,这才是对家庭美育渗透的一种滋养。
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,是艺术的灵感源泉,是一切美的基础。花儿的色彩、树叶的形状、天空的变化、空气的芬芳、鸟儿的鸣叫......一年四季的变换,亲近其中,奇妙无穷。对于大自然的亲近,可以胜过一切“千言万语”的描述。
家庭美育是人与自然连接的桥梁,遵守自然法则,回归生命本真。放下日常生活的期待与繁琐,与孩子倾听大自然、发现大自然芒果体育、共享大自然,这就是很好的家庭美育实践。
比起技能特长的培训,对孩子一生影响更深远的应是艺术思维的构建。艺术思维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想象与联想,灵感与直觉,理智与情感,是一种丰富的思维方式。
艺术源于生活,因此,这种思维的养成和建立重在家庭日常生活的熏陶。它可以是一幅艺术作品、可以是一道菜、可以是一束花、可以是一件衣服......总之,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。如果一个人可以在生活中处处感受到美、创造出美,这样的家庭美育实践无疑是合适的。
美育归根到底是人的教育,终究要以健全的人格为归宿。她和任何教育都是一样的,都不是立竿见影的。于家庭而言,没有最好的美育教育,只有最“适合”的美育实践。所有的美育不是从儿童开始,而是从父母开始,从家庭开始......
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“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”,全国妇联“十四五”时期妇联事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出要求,开发家庭教育指导手册、制作线上服务产品、深化家庭亲子阅读等主题实践活动,开展品德教育、法治教育、劳动教育、健康教育等,培养儿童好思想、好品行、好习惯。
南京市妇联的家庭教育知名服务品牌——“宁姐137空中课堂”新一季课程内容将邀请家庭教育大咖,围绕“好家风”、“好家教”、“好传承”三大课程板块,与家长一起探讨孩子的“好思想、好品行、好习惯”的养成。
家庭劳动课程、艺术素养启蒙课程、亲子陪伴沟通课程、生活能力培养课程、行为习惯养成课程等;芒果体育